行業新聞返回
土地集約化、農業從事人員老齡化、生長種植品質需求等問題迫使農業生產管理向規模化、科學化、數據化變型。在傳統種植方式下,越大規模的種植面積需要投入的人力就越多,也存在效率低下、水肥資源浪費、人為誤差、安全隱患等弊端,智慧農業的誕生需要承擔起彌補這些不足的任務,建立一個種植物流銷售一體的綜合管控云系統。
在國家對農業大力關注的背景下,伴隨著物聯網整體不斷地發展,智慧農業就是物聯網+傳統農業結合的模式,廣義上智慧農業涵蓋的方面包括:農業生產種植管理、農業電子商務、農產品溯源、休閑農業、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目前可以落地實現的智慧農業是相對狹義的,局限于農業生產管理,即通過傳感器和物聯網云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管控。
智慧農業通過物聯網感知類設備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環境中氣溫、濕度、土壤詳情等作為生長必要數據, 通過WIFI等網絡將數據傳輸到云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定制建立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流程。 一旦流程開始,平臺將自動創建、配合和跟蹤任務,隨時隨地了解園情況生產情。
試想想,當溫室大棚需要灌溉澆水時,在手機或者是電腦界面上點幾下鼠標,讓大棚的控制設備開始灌溉,相應的肥料種類也會根據作物生長階段的需求來調配好建議配方,人工點擊統一執行即可,這樣的生產種植方式是不是農民所希望的?
一、精準操控:以前農民種植莊稼、管理都是下到田地里一點點地播種、打藥、除蟲除草等,依靠積累的經驗進行種植、管理,費時費力效率還低,產量和品質還得不到保障。而如今,溫室大棚之類相對關閉的種植環境下可以通過智慧溫室大棚系統來管理,經過布置的各種傳感器,可以及時了解農作物的需求及生長狀況,并且對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進行精準調控,且還可以進行遠程控制和管理。
小麥、水稻、玉米之類需要幾十、幾百上千畝大面積種植的主糧,則可以通過大田農業灌溉系統,降低灌溉成本。
二、科學栽培:種植也是一門技術活,盡管我國在上千年的耕種生產中積累了無數經驗,但種植手段也很難做到完全貼合作物生長需求,產量與品質停留在良好階段,而經過傳感器數據方向實時收集作物成長環境數據,具有針對性地施加水肥,將生產上升到優秀。
三、綠色農業:發展綠色農業是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的需要,智慧農業通過農產品數據存儲,可實現農產品的溯源、食品安全監督等,推動綠色無公害化。
智慧農業作為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是改變了粗放農業生產方式的新思路,不僅在農業種植上發揮了不少作用,也對禽畜、林業、水產等行業發揮了一定積極意義,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對提升改造傳統農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來源:網絡轉載】